湄潭县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
计划(2023-2030年)政策解读
一、《行动计划》起草的背景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推动贵州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和《遵义市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要求县级以上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出台本地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计划并组织实施。县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贵州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和《遵义市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等文件,起草了《湄潭县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湄潭县生态环境和气候资源得天独厚,蕴藏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素有“醉美茶乡、康养圣地”之称。在发展中医药产业上具有先天优势,大力推动湄潭县中医药产业加速发展。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对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医药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中医药强县目标,服务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动计划》发展的阶段和目标是什么?
《行动计划》分别提出了到2025年、2030年湄潭县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全县中药材产业实现效益倍增,形成1-2个具有影响力的中药材产业集群,中医药产业年均增长5%-10%,中医药康养产业取得新突破。到 2030 年,中药材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中药制造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力争打造省级中医药“定制药园”3-4 个。推进以中医药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发展,不断延伸发展链条,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形成“医、药、健、养、食、旅”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行动计划》明确了哪些方面的重点任务?
《行动计划》主要以“推进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畅通中医药产销渠道、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制造业、推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健全中药产业标准体系、鼓励以中医药经典名方、名老中医经验方开发医疗机构制剂、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研发生产、提升中药民族药创新能力、夯实中医药产业发展基础等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
四、如何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提质增效?
实施中药材产业效益倍增行动。一是鼓励打造何首乌、白及、黄精、杜仲、黄柏、钩藤、佛手、山银花、天麻、灵芝、茯苓等地方特色品种。二是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白及、何首乌、黄柏、天麻、草珊瑚、灵芝等产业集群,凸显道地药材地方特色,形成产业新发展格局。三是支持各地中药材种植企业创建省级示范基地。提升永兴、西河省级“定制药园” 示范基地的规模和效益。四是鼓励产地加工企业和中药制造企业与示范基地合作,提升中药材加工转化率,增加种植经济效益。五是到2025年,力争全县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亩,建成康养旅游项目2个,建设集休闲旅游、度假养生、康体养老于一体的健康养老基地2个。
五、如何畅通产销渠道,提升中医产业市场能级?
积极畅通黔药产销渠道。一是积极申报定制药园基地建设。二是深化与德润、仙龙药业、盛盈医药公司药企合作,推动中药材订单式销售。三是大力推动白及、何首乌、黄柏、天麻、草珊瑚、灵芝产业集群。四是鼓励黔产道地药材为原材料的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和中成药多渠道进入县内医疗机构。
六、如何加快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加强人才、资金、项目等要素集聚和保障,推动中医药、民族药系列产品现代化、规模化、规范化生产。二是切实加强医药健康旅游示 范区、企业和基地建设。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完善高端骨干人才引进服务体系和各类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四是借助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发展平台,大力推出中药膏方、药膳、香囊等,全面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七、如何发挥湄潭特色资源叠加优势,融合带动中医药产业升级?
围绕“醉美茶乡、康养圣地”的发展定位,推动中医药与旅游康养、温泉康养、森林康养、户外运动康养等业态深度融合发展。一是依托辖区景点,创新思路、提升服务,合理布局居住、养生、保健、医疗、护理、养老等业态,以遵义桃花江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政策优势,更好地顺应医养结合的趋势。二是积极探索中医养生﹢康复结合服务模式,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养生、康复服务需求。三是推出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精品旅游路线,把万花源温泉、中国茶海、金桥—斗门农旅小镇、七彩部落等景区景点纳入康养点宣传推广,着力打造一批集森林康养与中医康养为一体的中医康养理疗馆。四是着力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等康养服务。五是打造一批以着力打造永兴白及、西河何首乌、高台黄柏、兴隆天麻、湄江草珊瑚、抄乐灵芝产业集群。提升永兴、西河已获批省级“定制药园” 示范基地的规模和效益。
八、如何夯实中医药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湄潭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二是持续在街道、乡镇推进省级示范中医馆建设。三是加强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特色专科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县级龙头中医院服务能力。四是实现“城市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和“农村30分钟中医药服务圈”。到2025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达到与三级医院指标要求一致。到 2030年,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的中医药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均能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