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湄潭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鲜食玉米种植作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如今,通过宣传发动、技术推广和产销对接等方式,湄潭县鲜食玉米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种植规模持续扩大,带动了农户增收和企业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在湄潭县明军种植专业合作社鲜食玉米种植基地,播种机轰鸣着驶过,遵糯6号鲜食玉米种子与大豆种子被精准地埋入肥沃的土壤,400亩的种植基地,仅7名工人便完成了从播种到管护的全流程。
“两人耕地、两人播种、一人管理、一人上种、一人上肥,这就是全部人力。”合作社负责人龚大军介绍,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机械化作业省时省力、效益更高,每亩成本直降200—300元。更关键的是,机械化播种实现了精准控制,垄齐苗壮,为高产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鲜食玉米是指具有特殊风味和品质的幼嫩玉米。和普通玉米相比,鲜食玉米颗粒饱满、光泽明亮,籽粒乳熟期会产生很多糖分、淀粉、粗脂肪及多种维他命类和氨基酸类物质,具有营养价值高、口感好、附加值高、效益好、低脂高纤维等综合优点和时尚特性。
“今年,合作社承担了县内外3500亩左右的鲜食玉米种植任务,湄潭境内有2000多亩,并带动了周边农户约200亩鲜食玉米种植。所有使用合作种子的种植户,都能享受厂家统一订单回收的保障,彻底解除了农户后续销售的后顾之忧。”龚大军说,鲜食玉米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在湄潭一年可种两季。合作社采取错季种植策略,这季鲜食玉米特意晚一点,目的是瞄准市场空档,让这批玉米上市时间避开普通玉米和早期鲜食玉米的集中供应高峰,以期获得更高的销售溢价,进一步挖掘土地的“黄金”效益。同时,套种大豆不额外占地,却能实实在在多一份收成,这等于在空间上又提高了土地的亩产效益。
“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15支农技服务队,由分管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镇、包村,随时随地保证农户的鲜食玉米生长期间的田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如果哪里发现了问题,就及时地进行指导、进行防治。”湄潭县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勇表示。
据湄潭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负责人、高级农艺师吴云鹏介绍,为保障粮食安全,丰富全县食品的多样性,今年,县农业农村局结合湄潭本地情况,通过引导大户带动散户进行鲜食玉米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同时进一步推广玉米大豆套种的模式,实现“一地双收”,提高村民种植效益。2025年,湄潭县全县发展鲜食玉米12000亩,同比增长40%左右。其中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有3000亩。根据田间调查了解,第一茬播种的玉米已进入抽穗期,长势良好,预计平均亩产可达2000—2500斤,亩均效益2300元左右。
“县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产销对接,帮助全县规模以上的鲜食玉米种植户对接销售市场,目前已对接深圳、广州、武汉、成都、重庆等地市场,签订了5000亩左右订单。在技术指导方面,针对鲜食玉米的品种选择、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确保本年度鲜食玉米种植取得好的成效。”吴云鹏介绍。
记者:文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