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县2021年全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3-28 16:52 字体:[]

2021年,国内疫情形势反复多变,外部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县域经济持续稳定运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2021年经济指标监测情况

11项主要经济指标,除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呈负增长外,其余指标均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速“7增4降”,环比前三季度增速“4增7降”。

湄潭县2021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对比表

指标名称

单位

2021年1-12月

与去年同期比
±

与前三季度比
±

总量

增速(%)

增速(百分点)

增速(百分点)

1.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31.04

9.4

4.7

-1.5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0.3

-8.4

-0.8

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4.0

-1.5

12.9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60.83

13.8

6.3

-4.8

5.财政总收入

亿元

10.06

3.2

12.7

7.4

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4.65

4.2

9.8

18.3

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亿元

29.96

-2.4

1.7

8.9

8.全部金融存款余额

亿元

190.75

6.1

-3.3

-1

9.全部金融贷款余额

亿元

222.98

9.4

-3.8

-2.4

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856

8.7

3.8

-0.5

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495

9.8

1.6

-1.2

二、全年经济运行特点

(一)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趋向优化。一是经济持续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1.04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0%。二是产业结构趋向优化。随着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政策,工业经济总量得以提升,二产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逐步提高。全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9.1:23.8:47.1,与上年相比,一产占比降低0.9个百分点,二产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三产占比降低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17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31.12亿元,同比增长13.0%,两年平均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61.74亿元,同比增长8.4%,两年平均增长5.9%。

(二)农业生产总体稳定,经济作物成效显著。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0.46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7.2%。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9.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3个百分点。一是粮食产量略有下降。全县粮食播种面积67.90万亩,同比增加4.7%,产量19.68万吨,同比下降3.0%。二是经济作物成效显著。全县蔬菜产量30.82万吨,同比增长28.8%;烤烟产量0.52万吨,同比增长3.5%;茶叶产量5.06万吨,同比下降1.9%。三是畜牧业不断提升。全年累计出栏生猪30.48万头, 同比增长18.2%;生猪存栏18.09万头,同比增长16.0%。

(三)工业经济总量提升,行业贡献各有优劣。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7.00亿元,同比增长19.6%,两年平均增长1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6个百分点。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占比提高。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6%,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二是规模以上工业呈现疲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3.3%;工业增加值实现7.05亿元,同比增长0.3%。全年增速起伏较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年增速高开低走,持续下滑,至10月触底后逐步反弹,全年增长0.3%,刚好过线。三是烟酒行业贡献明显。前三季度,得益于白酒业的有力表现,我县工业增速才未完全触底,对全县工业增速贡献度达139.3%,拉动增速增长5.2个百分点。10月以后,在酒的增速急剧下滑不利态势下,烟草加工业对全县增速拉动明显,12月当月增速贡献率达59.1%,成为我县增速能扭负为正的最大推手。四是主导行业表现一般。目前在库规上绿色食品加工企业18家,除4家企业表现优秀外,其余企业均表现一般。合计完成增加值2.13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0.1%,增速同比下降21.8%,拉低整体增速8.4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保持增长,旅游业进一步恢复。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实现61.74亿元,同比增长8.4%,两年平均增长5.9%。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7.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8%,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个百分点,分别高出第一、二产业2.2、1.3个百分点。一是金融存、贷款持续增长。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0.75亿元,同比增长6.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2.98亿元,同比增长9.4%。二是规模以上服务业快速增长。1-11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32.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10.8%。三是旅游业进一步恢复。1-12月,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557.88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79亿元。

(五)投资增速起伏不定,产业投资加快推进。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同比下降24.0%,增速分别低于全国(4.9%)、全省(-3.1%)、全市(-5.7%)28.9、20.9、18.3个百分点。一是投资增速起伏不定。增速从2月份35.7%攀升至4月份50.4%达到最高值,5月-10月份回落至-45.0%最低值,11-12月份回暖恢复至-24.0%。二是第一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全年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1.4%,增速高于上年同期40.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13.7%。三是民间投资持续扩大。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7.0%,占比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四是产业投资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实施产业投资项目119个,完成投资占全县投资总量的43.6%。

(六)市场销售规模扩大,零售行业逐步恢复。今年以来,民生改善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消费市场呈现高位回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83亿元,同比增长13.8%,两年平均增长10.6%。一是市场销售高位开局,增速逐季回落向稳。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消费环境安全保障有力,消费需求快速释放,市场消费强劲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季度以46.1%高位开局,随着下半年国内聚集性疫情多点频发,从严从紧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同步进行,消费市场受到相应影响,全年增速逐季回落至13.8%。二是批发业、住宿餐饮业快速增长,零售业逐步恢复。全年批发业商品销总额同比增长30.7%,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40.9%、33.9%,零售业同比增长11.2%。

(七)居民收入稳步提升,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一是全体居民收入持续提升。2021年,实现全体居民收入26479元,较上年增加2486元,同比增长10.4%。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202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9856元、同比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495元、同比增长9.8%。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是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28,比上年缩小0.02。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