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湄潭 » 红色文化

胡静:湄潭三位红色女性的传奇故事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革命长征中,女性用孱弱的身躯叙写了可歌可泣的红色事迹。湄潭这个偏远的黔北小城,女性们在革命事业中的奉献与付出也不让须眉,《中国共产党湄潭县历史人物》收录了其中的代表人物,可一窥全豹。

最著名的当属红军长征遵义时期的著名人物李小侠。1934年,就读于遵义女子中学,年仅15岁的李小侠就与中共地下党员周司和、进步学生何恩余等发起成立“反日反帝大同盟”(后更名“红军之友社”),并担任主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李小侠投笔从戎,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遵义县苏维埃政权——革命委员会委员任妇女委员会主任,并在当年红军在遵义老城召开的万人大会上,作为学生、妇女代表与毛泽东、朱德、李富春、邓云山(木匠,遵义县革命委员会赤色工会主席)这样重量级的人物同台讲话。红军离开遵义,李小侠跟随红军长征。红军二渡赤水、大战娄山关,第二次占领遵义时,李小侠又接受指示留在遵义开展革命活动。当年3月5日,李小侠被派往由中革军委在遵义老城杨柳街建立的,以王有发为政委的遵绥湄游击队(亦称“黔北游击队”)后,就与湄潭结下了不解的渊源。她在播州区、湄潭县、绥阳县边境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并开展宣传工作。由于力量悬殊,游击队员牺牲较多,政委王有发决定组织力量突围,追上红军,李小侠等本地队员分散转入地下斗争。李小侠离开游击队后化名“黎跃先”得以幸存。她在一次被追捕潜逃中,昏倒在湄潭凉井学校门前,得到当时的凉井小学校长,后任民国政府乡长的詹朝仪救治。二人结为夫妻后,李小侠留在凉井小学担任教师培育桃李。湄潭这个地方,让李小侠在革命战争中成熟起来,让她享受到了爱情的甜蜜、家庭的安宁,也让她在文革动乱中受到了冲击。1951和1966年,李小侠先后两次被划为“叛徒”和“地主婆”关押批斗。然而,革命者的坚强让她不屈不挠,两度上北京面见邓颖超和蔡畅两位大姐申冤,直至1986年落实政策后,她才回到遵义。在担任遵义地区政协常委期间,国家主席杨尚昆来贵州视察工作时,曾偕同夫人李白钊到遵义看望她。1995年,为纪念遵义会议60周年,中央电视台拍摄长篇电视连续剧《特殊连队》,其中专门录制了李小侠的革命活动历程,在《红旗飘飘》等多部长征回忆录均有她的记载。

另一位红色女性是地地道道的湄潭人,是湄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位苗族女乡长候正修,也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清匪反霸斗士。湄潭是汉族集聚的地区,现今定居湄潭境内的苗族,是古代陆续从湘西、黔东方向迁入,绝大部分居住在茅坪的高山地区。苗族的祖先历尽艰难险阻,流离转徙,忧患余生。特别是清代进行的“赶苗拓业”和国民党蒋介石政府执行的“大汉族主义”,迫使苗民们流离失所,过着苦难的生活。侯正修17岁时,随父逃难来到茅坪区观山坪居住。高山峻岭、人烟稀少,出产贫瘠,侯正修一家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日子。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湄潭后,苗族同胞跳出了水深火热的深渊。人民政权建立之初,反动势力不甘失败,勾结土匪攻打乡政府,伏击解放军,骚扰群众,抢劫财物,形势非常严峻。湄潭临解放之际,民国政府湄潭县最后一位县长葛天乙带领残部逃到茅坪与当地匪首肖世栋汇合,企图负隅顽抗,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了捍卫胜利果实,消灭土匪恶霸,侯正修经常晚上身背大刀、雨具,手执火把,翻山越岭去侦察敌情,组织发动群众与土匪斗争。每逢赶场天,她用苗歌、苗语向群众宣传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的道理,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号召群众紧跟共产党走。她先后组织起10个农协小组开展工作,在土匪出没的地方站岗放哨,不给土匪有可乘之机。残匪对侯正修恨之入骨,时时妄图杀害她。在残忍地枪杀了农民积极分子文炳清、李文清,以及候正修的亲人数人后,还扬言要杀绝苗民40多户以泄恨。面对敌人的残暴反扑,侯正修更加英勇地坚持斗争。她不顾被敌人杀害的危险,翻山越岭深入土匪居住地侦察,只身入匪巢周边了解敌情,动员群众参加剿匪清匪。在侯正修的带动下,当地老百姓积极配合解放军进行清匪反霸工作,直至取得全面胜利。

清匪反霸结束后,侯正修建设家乡的工作中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1951年被选为茅坪区执政乡乡长,并于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3年被选为湄潭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担任湄潭县妇联执委。

再有一位是曾经担任永兴区马渡河大队支部书记的杨宪珍。她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靠租种地主的田地度日,生活非常艰辛。她的三个孩子中有两个就曾经被国民党拉过兵,直到湄潭新中国成立以来才回来,她对国民党恨之入骨。

湄潭县人民政府成立后,杨宪珍的孩子们都积极参加新政权的建设工作。1950年夏,朝鲜战争爆发。是年10月,全国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败美帝国主义的热潮。最痛恨拉兵的杨宪珍在此时却积极动员两个孩子先后参加了志愿军,激发起湄潭青年踊跃参加志愿军,工人农民努力生产,群众积极捐款的热情。在杨宪珍的带动下,至1951年底,湄潭县捐献物资4.3亿元(旧币),参军青年4250人,其中760人走上抗美援朝最前线,有35名湄潭藉志愿军烈士牺牲于朝鲜战场。

杨宪珍一家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四处躲兵,在共产党领导下主动参军,这一鲜明对比,使她成为全国抗美援朝的先进典型,事迹被编入了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题目为《英雄杨妈妈》。1951年,她的大儿子已担任永兴区马渡河村村长。同一年,杨宪珍也积极参加革命工作,并担任马渡河村妇女干部。1953年,杨宪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第三次祖国人民慰问团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将士。1954年6月,在湄潭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杨显珍被选为出席贵州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杨宪珍担任过文合乡乡长、永兴孤儿院院长、永兴粮管所粮油加工厂厂长,马渡河大队支部书记等职,91岁高龄时去世 。

这三个女性只是《中共湄潭县党史人物》里的几个典型,在里面有更多更年轻更有才华的女性,他们在革命战争中作出贡献,也在新时期,在各个领域作出骄人的成绩,为湄潭、乃至整个国家贡献了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